2019年9月5日 星期四

躍上《竹師院青年》的漫畫插圖

這篇網誌可算是投稿《竹師專青年》歷程的延續,差別在於「投稿」大多變成「被邀稿」的身分,無論美醜最後都一一呈現於刊物內,發表園地還包括《國教世紀》與其他系刊,是以下三則網誌的補遺記錄:
投稿《竹師專青年》的歷程 http://boy58.blogspot.com/2019/07/c006.html
新竹師院《國教世紀》教育漫畫系列 http://boy58.blogspot.com/2019/08/c007.html
新竹師院的校內出版物 https://boy58.blogspot.com/2023/08/a034.html


壹.竹師院青年


大約在
1988~1989年,校刊要報導介紹幾位師長,與我接觸的人可能是李麗霞教授,她希望我協助繪製相關人物的漫畫插圖。本篇首圖先介紹李教授本人,如舊誌所提,她主動提供《國教世紀》的園地給我發揮興趣,讓我滿心感謝。她是本校畢業校友,在校曾經創下驚人的女子標槍成績,喜愛閱讀《京華煙雲》一書,所以我把她畫成自由女神的姿態,黑鴉鴉的上衣似乎是我當時的最大印象,臉龐參照「阿拉蕾」的俏皮神韻,老師看了很歡喜。瞞不過內心的實話,圖內的冰淇淋真的要好好注意描繪,稍不留神,造型就會像是「那種」東西,我必須承認確實畫得差。


李惠正教授是本科系的師長,擅長書道,平日有在修練太極。我在他的腰間畫了一枝毛筆,但動作姿勢明顯不對勁,反而像是蛇形、螳螂拳一類的怪東西,左胸口還被我附加「一箭雙心」的圖案,或許當時我想把他畫得像「李表哥」那種的輕鬆趣味吧?



林麗真教授是陶藝專長的教師,雖然我對陶藝課業興趣不深,但老師認真投入教學與創作精神卻很令我敬佩。我如實畫出她的個性髮型,再捏造一個超大的素陶,讓她任意切、割、刨、鋸、挖、鑽,誇張表現她拚命奮戰的模樣。



黃銘祝教授是厲害的水彩專家,當年的「鄉土寫實」與「靜物與動物」系列全讓我看得目瞪口呆,他喜愛一邊畫畫一邊聽流行音樂,例如
1983年真田廣之、藥師丸博子演出《里見八犬傳》電影的主題曲。


張奉珍老師的名字不知道是否正確,我若寫錯就該被打屁股。她有任教我們的數學課,為期一年,私下被學生暱稱「張奶奶」,她常穿著旗袍式的衣物,年歲較大,鄉音也重。她的興趣是烹飪,邊煮邊思考數理問題而造成菜餚燒焦是漫畫玩笑而已。


為期一年的數學課,足足比普通科學生少了一年課程,因為美勞科另有課程規劃。延續國四班的奮戰精神,在鄉音濃厚的授課狀態下,我上課勤做筆記,督促自己遠離「害怕數理」的通病。印象最深的是,各次月考都有達到九十分以上(試卷難易度可能與普通科不同),但總是沒能拿個滿分,下學期第三次月考是我達成目標的最後機會,我謹慎答題、細心處理每一環節,可惜考試結果還是缺個1~2分,心裡真是很遺憾。起初還疑惑該次考題是否偏難,但美雯同學還是穩拿滿分,讓我體悟「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」的真義,之後就豁達看待。



上圖兩位師長,騎著腳踏車的是孫志偉老師,他的住處就在校門口外的巷弄裡,步程僅僅一分鐘左右,車身被我加掛「
BMW」字樣是開開小玩笑。另一位是外文老師,呂德良神父喜歡飼養水族,欣賞魚兒優游自在的姿態。



貳.國教世紀


楊佈光教授是我們的音樂老師,曾經託我繪製一些樂器的插圖,文章可能是在《國教世紀》發表。彈琴、地理、游泳這三項課業是我的罩門,常遊走不及格領域,對於楊教授評比的成績我坦然接受,因為自己確實不夠認真,公私應分明,音樂課程完結之後的再相逢,我答應幫他畫畫插圖也增加拙作的曝光率。


這裡要坦白提一下,楊教授原本應該是需要解說樂器的圖樣,我卻硬是多畫個感覺良好的武林俠士,因為當時很沉迷香港武俠漫畫,此外,樂器的廠牌也被我仔細畫上,其實那些真的不是重點,總而言之,就是「眾人皆醒唯我獨醉」的原因。這次掃描圖案只收錄一張,因為排版考量及懲罰自己,所以把它橫躺下來。(笑)


接下來的三張作品,依舊與李麗霞教授的邀約有關,但因為跟教育問題較無關聯,所以留在此處。關於老婦的年歲問題,原文應該是廣為人知,漫畫插圖不過是輔助功能,並沒有深意。



賣酒摻水的故事,似乎在國中求學階段的閱讀測驗書籍有看過,應該也是廣為學子知曉。淡墨有小心敷上,避免製版過程發生失誤,人物、場景造型可能受到短篇動畫〈三個和尚〉及蔡志忠「古籍漫畫系列」的影響。動靜、遠近轉換跟以往作品開始產生差異,難怪國中學弟悶聲不響就選此圖去充實他的網站內容,說來他的眼光還算正確。



這是最末一次與《國教世紀》的合作,之前斷斷續續來件,但是一有邀約我都盡快交稿。此時期不再固執使用淡墨(終於玩膩了?)改以純黑白來表現,旁白文字是李教授提供,為了演繹故事,所以擇用單頁多格方式來串連,並增添不合時代的對白及元素,例如多元信仰、
119救護專線、西式腰帶等,當然,試卷可以送回考生手上的情節更不合理。



叁.社團或系刊


以下三則漫畫的時空背景,猜測可能是因為升格師院,為呈現各科系及社團的成果與特色,所以許多刊物都陸續現身。我並沒有參加書法社團,是在找別班室友串門子的時候,偶然聽聞他們即將出版首期的社團專刊(國語日報尺寸的兩頁版面),當下靈機一動,決定毛遂自薦要用漫畫來共襄聲勢,同學與社團商量之後接受我的提議。作品笑哏在敖幼祥《烏龍院》漫畫出現過,應該很適合書法社團的性質,四格的邊框是遵從工具書的教學而使用鴨嘴筆,可惜技術不佳,修來補去,最後邊框線條變得比較粗肥。更離譜的是,原本說是無償的友情贊助,後來我還藉故邀功,一直鬧著要承辦的室友幫忙介紹女朋友做為回報。(笑)



學校沒有硬性要求加入社團之後,我就遊走輕鬆快樂類型的團體,例如仁愛工作社。
1988年,沒接受學姊的請託去擔任社長,也一直不具備社員資格,但下鄉服務學子需要傻子來助陣時,我幾乎少有缺席,真是滿愛玩的。關於這張小作(含網誌首圖),社方沒有提供文字為參考,可能是隨興的插圖功能,至於仁愛工作社的特質,我也只是弱弱的畫著「愛人愛物」的簡略概念,唯一讓我記憶甦醒的是畫中孩童身旁的草影,雖然是不起眼的小地方,但對於後續〈兒時記趣〉漫畫版的筆法有重要啟發。


相較於書法社、仁愛工作社的單張刊物,可能是經費多寡之別,美勞教育系刊就厚實許多,畢業前至少發行至第二期。按照舊習慣,我再次不請自來,用三頁漫畫去搶頭香,事後幸運獲選刊出,其實期刊應該是提供系內師生發表學術文章為主,並未特別徵求漫畫。現在我只有留下原稿,當初的文字旁白已經丟棄,因為其中一段的立論有缺失,思慮欠完整,真是很抱歉。系內蔡長盛教授看出我的不理想之處,轉達的俊奇同學言語輕飄飄,我過了段時間才警醒,「隔紗傳功」還真是苦了我的腦袋瓜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