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6月6日 星期六
藝文課/端午節粽子掛飾
因為武漢肺炎的防疫措施,國民中小學2020上半年的結業日將順延至7月中旬。最近,學生陸續完成端午節的美勞掛飾,指頭數數,我們共處一堂的日子已經所剩不多。
教學之前先搜尋網路上的參考圖片,可惜只有找到「刮刨彩色黏土產生肌理」的作品,跟招標代購的教材並不相同,我請學生編排不同的彩色紙條並用「衣袍包裹身體」的方式去設計粽葉造型,之後才製作相關的佳節特徵,由於疫情衝擊造成深刻印象,不少作品出現口罩特徵,巧妙呼應「驅毒避害」的意義。
粽型紙板有預設兩個圓孔,我請學生們放心做黏貼設計,事後有打洞器可做補救。彩色繩線穿越小珠子會用到尖錐,我把它放在辦公桌上供大家使用,但是不讓學生私下借走,以免發生危險。彩色保麗龍顆粒感覺是米粒的形象,質量超輕的,稍一起風便飄落滿地,我以約略方式配給各組學生,讓他們用白膠去黏貼各自的創意。
本誌的教材較適合三年級,在小四升小五的階段,建議該讓孩子們多練習針黹的功夫,坊間也有不少操作安全針可縫製的香包教材,初步入門不至於太艱澀才是。現代的傳統節慶氣氛已經淡化許多,學生其實很需要師長的熱情引導,他們才容易體會成人為何看重這些佳節,文化的傳遞才能穩定延續,假若師長因為一時的頓挫而畫地自限,不經意地迴避一些「麻煩」事,長期這般的心情去挑選教材對於孩子們的學習內容可能會產生虧欠。
遙想自己去成功嶺暑訓的首日,匆忙之間領到一件胯下破大洞的軍褲,雖然同營弟兄都是男兒身,彼此應該不會有疙瘩,但這畢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,所以我利用餘暇將它盡快修復。個人的針黹初體驗是在小學階段,學習動機與學校的課業完全無關,因為平日看著媽媽縫縫補補所以頑皮向她討教(或撒嬌),母親也很樂於教導這項基本功夫,直到現在,每當我拿起針線時腦海常浮現那些親子時光。
在學生尚未選擇藝文領域為志業之前,國小階段俗稱的「美勞」課程有其獨特功能與意義,絕非虛度時間的雜務工作,針黹經驗可為一項重要學習。坊間針線香包教材五花八門,假使授課者一時無法順利掌握它,請勿輕易氣餒投降,莫忘善用咱們的「教學熱忱」為支柱,師生一起教學相長、彼此加油鼓勵,相信課堂上必能洋溢滿滿的正能量而覆蓋那些不順遂的瑣事。簡單來說,努力連結「美勞」與「人生」是授課的根本,凡事都該靜心體察而後開朗去拚搏一試,它們並不是美術科系師資的獨門絕活,級任導師真的不該妄自菲薄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