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4月24日 星期三

投稿《桃園青年》的經歷

記憶沒錯的話,早期《桃園青年》只有徵稿文字創作,並沒有徵求漫畫一類的訊息。曾經在期刊內看到幾次筆名「正心」的單幅漫畫,印象中似乎是填充版面的性質,並沒有固定的專欄,它的出現讓我有了新啟發。同一時期,我的黑白畫已經如願登上《國語日報》版面,原本該是一件高興的事情,但是國中校園並沒有班級訂報,除非學生們家家戶戶有訂閱,要不然,哪有同學會知道我的作品上報了?

基於「能見度」的因素,加上稿酬(文字故事書)不是我的最愛,所以自己老早規劃新的挑戰對象,而且還無視《桃園青年》的徵稿需求。另一個更強烈的因素是「青春激素」開始作祟,心裡推想:「如果漫畫作品躍上《桃園青年》的話,同校女生應該會陸續耳聞我的大名吧?」換成現在的解讀,含有「我想當網紅」一類的意思。

第一次被刊登的作品:小巫見大巫

確定捨棄《國語日報》之後,我立刻轉移投稿目標。在8開大小的直式圖畫紙上,我用彩色筆畫了名為〈小巫見大巫〉的八格漫畫,內容算老哏,應該是仿效《老夫子》的故事情節,而且人物角色明顯有中國時報《烏龍院》師兄弟的影子。畫作粗率塞入標準信封之後,二話不說就投入郵筒,然後開始五味雜陳的等待過程。
【註】原本圖畫正上方有自行設計的美術標題,可惜現存的影印資料有缺漏。

某個假日,《桃園青年》編輯部捎來佳音,我幸運接到對方的電話通知,心裡既驚又喜,窗外暖陽照射在神明桌及電話機,少年傻愣愣站著聆聽每一句話,我至今還忘不了那一幕情景。對方是男性,他先讚許我的表現,期望我再接再厲,之後才是談稿費寄送的相關問題。聽我現在這麼一提,內人表示她也曾經投稿文章,稿酬是以匯票的方式寄到家中,但她沒有接過這類的電話聯繫。「編輯者對於漫畫狂熱少年的疼惜,進而產生這一通鼓勵電話嗎?」事隔多年,我越發相信對方是這樣的用意。


第二次被刊登的作品:詬食

有了成功經驗之後,接著當然是奮筆積稿囉!由於前作是彩色轉印刷為灰階,版面效果並不漂亮,後續就謹守「黑白分明」的作畫原則,沒再亂添色彩。寫到這裡,我要特別感謝國二時期遇到的陳惠聰老師,因為她對學生相當真誠、友善,即使再叛逆頑皮的學生,也不會輕意辜負她的苦心教導。當年為了增強升學考試的「文言文」實力,她招攬大家各買一本厚厚的閱讀測驗,按部就班、循序漸進,指導我們去研讀古文,個人覺得獲益匪淺,書內有許多篇趣味故事,收錄範圍遠超過課本的既有教材,這篇〈詬食〉就是出自其中。當時台灣開始流行香港武俠漫畫,我也沒有例外,結合古文中的趣味故事,讓我快快樂樂畫了好幾幅的漫畫。

第三次被刊登的作品:和凝置靴

前前後後投稿好幾回,但是成功機率就這麼三次,〈和凝置靴〉應該是最終回了,印象中,國三畢業後就沒辦法再領到期刊,舍妹恰好小我一屆,所以我還能探詢《桃園青年》的後續內容。圖畫末尾格子出現的「跌股」是「丟臉」的意思,當時國中課本有出現這個詞語,所以男同學們會習慣掛在嘴邊來玩一玩,倒是「失愧」一詞,純粹是大家腦力激盪出來的東西,原意是「失敗又慚愧」而已,並沒有什麼大學問。鳳凰花開、驪歌輕唱,嘻嘻哈哈的國中生涯就此揚塵遠去,幸好〈和凝置靴〉畫作還能讓我回味一二。

位在桃園市成功路上的《桃園青年》舊址(拍攝日期2019/2/16
不知怎麼搞的,原本有剪下收集的期刊內頁,後來被自己丟得一乾二淨,猜想是年輕自負下的草率決定吧?師專畢業後曾經造訪《桃園青年》編輯部,希望把舊畫面再次找尋回來,在空間不大的辦公室內,我遇上一位埋首案頭的男性長者。說明來意之後,他忍不住小責「為何沒有好好的保存它們」幾句,但還是起身打開旁邊的鐵櫃,依照我的印象去查閱那堆陳年往事,並協助我取得影本資料。

他是當初打電話給我的那位男士嗎?在私下整合「政戰藝文專長、退役官兵轉任、救國團」等訊息之後,我大膽猜測他就是當年來電通知的同一人,甚至還可能是筆名「正心」的作者。想起被他小念幾句的往事,個人當時有些不平心聲,在為人師長多年、看慣同業的舊習性之後,現在深切知道自己該努力些什麼。

http://boy58.blogspot.com/2016/09/blog-post.html
學生經營管理個人作品的態度,始於師長們的積極引導、身教示範,豈待自然天成?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