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

杏壇動動腦

台灣為防疫而大規模停課(2021年5月下旬),風兒用落葉堆出心情。
有些經營網誌的人表明不是自己愛寫,是因為怕忘記。投身教職那麼多年,看了許多人、事、物,內心感觸不少,近年有長官勉勵我們要「與時俱進」,我也不時對兼任行政工作或後進同仁提出「不要害怕思考」的建議,基於以上因素,所以開始堆疊這篇網誌。


從不及格上升為中、高等級的分數
某家教育出版社的雜誌刊登一位年輕同行的經驗分享,內容是運用閱讀理解來學習社會課。導師的用心值得肯定,使用綜合活動課來指導也沒什麼問題,全篇文章讀完覺得有些不安之處:(1).導師不是該科的授課老師,究竟有沒有得到實際授課同仁的認可後才開始輔助行動?(2).內文提到學生成績改變的差距幅度甚大,站在授課同仁的立場與心情會是什麼?

圖片版權:自由時報(2020.4.5)
某一所國小的A君被老師叫去做資源回收工作,過程重心不穩而連累B君受傷引發求償案件,真是令人遺憾,同版面另有律師認為它是廣泛的公務行為,可以申請國家賠償,此事值得教師深思。

學生在校的服務工作林林種種,老師多加一些心思,他們受苦受累的機會就能大大降低,近年我最常遇上的緊張畫面有兩種:(1).學生逞強不自知,單人抬起一或二箱的午餐,倒不是害怕午餐被打翻的機率或善後處理工作,而是憂心長期以往會不會在無形中損傷孩子的身體,雖然它並不會立即呈現徵兆,建議老師強制規範抬午餐的人數與方法,再加上偶爾目光巡視,相信前述疑慮當不易發生。(2).班級輪流借閱的書箱沉甸甸,有時還要上下樓梯或遠距離搬動,單純交給兩位學生未必妥當,何況低、中、高年級身心機能各有不同?建議「化整為零」多派幾人幫忙,分散總體重量,到達目的地再予以組合清點,這樣對於學生會是比較安全的服務方法。

圖片版權:國語日報(民109.11.29)
某位家長投稿報紙表達想法,切中我長期的疑慮,生活教育大破功通常在「體育運動會」及「園遊會」這兩個日子,吃吃喝喝大享樂,事後還產生一堆垃圾。關於園遊會的收入,如果是「學生體驗買賣活動、二手物的再生、捐贈公益」為目的是挺不錯的,有的班級則是為了支應考卷講義、班級服裝、慶生會餐飲等需求而把握機會努力掙錢,個人認為「有多少彈藥就做多少事」,老師真的不需要一肩扛起這麼多重任,在「當用則用」的原則下,相信家長們都能認同而自費,但是過多的吃吃喝喝其實是不太必要的,曾經看過一位老師帶領學生將課桌椅搬下樓布置,由於學生懶散態度而引發老師「你不用吃班級賺錢買的東西」之怒斥,真是情何以堪!

對了,這位家長沒有表明職業類別,我猜是同行吧?通常「內部」比「外部」更能看清問題的本質,這應該不會錯吧?

2021.5.19~5.28台灣首次因為防疫而大規模停課
上圖,據傳是一位校長提出的看法,我非常非常非常的贊同,最讓我有感觸的是第四點,換作是非防疫停課時期也是發人深省。承平期間,老師難免出現「仔細看影片,考試題目一定有它」或「給我好好記住,考題出來一定要會寫」等口頭禪,要求孩子們專心致志,只是學生若沒有足夠時間抄寫筆記、取得共同講義的途徑來對應,命題試卷「言出必行」還真的有些說不過去,恐怕有「非戰之罪」疑慮。如果重要講義與題庫光碟都交給學生使用,他們都會產生一致性的效益,哪還需要到學校呀?

想到類似有趣的事,例如老師沒有善用「當面溝通、電話聯繫、聯絡簿記載」等方式來進行親師工作,只是單方面要求國中、小學生必須將自己在校不守規的訊息轉告家長,把親師工作壓在這些「未成年」的孩子身上,長期以往都如此操作,試問師長們:這是「成年人」盡責處事的方法嗎?

如果老師「要學生如實轉告自己在校不守規」的工作都能完成無誤,那麼當初為何不輸入「你們要守規成為模範生、你們要科科考試滿分」等指令,結局豈不皆大歡喜?高學歷的成年師長們擅自將自己與未成年的學子立場來對調,言行令人發噱,更何況我們的行業經常宣導「致力親、師、生三方合作」的理念與行動,難不成它只是書面文宣而已嗎?

(待續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