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

國小的導師經歷

這篇網誌收集過往的工作經歷,把零零散散的感想記錄整理在此(不包含事務組等行政職務),為方便自己日後回溯。


2007.9.3】一顆柳丁40

導師兼任午餐執秘,這次搞了個烏龍;因為個人疏忽,今天自掏腰包1080元買27顆柳丁。事情源由是8/31開始的:本來是訂A家的午餐便當,某天多了1個便當,問了老半天也沒人認領,心想事情先暫擱一旁吧!不料身旁一位小孩不斷提醒我「多了一個便當」的事實,搞得好似我打算「多吃一個便當」的窘樣,後來才弄清楚他的語意,遂勞煩他將多出的便當先退還回總務處。臨走前,他還提醒我要不要順便更改便當訂量?心想他不是適當代理者,所以沒拜託他多做這件事。

飯後,不知為何,莫名湧起雄心壯志,馬上交代位女孩幫我代通知便當更改訂量的事,並附上我的親筆信紙。錯就錯在那一紙,我把A家誤寫成B家,結果9/3當天,兩家都送來27人份的便當,當場我真是愣了好一陣子,直到那張紙據再次出現我眼前為止。

當下,我決定把1080元付給誤送的B家,並請他們把27份便當直接帶回工廠處理;而我,只趕緊把整袋柳丁拎走,避免雙方無話可談的冷氣氛。我數了一數,袋內有27顆柳丁,1080除以27,一顆恰好新台幣40元。我想,我會好好用心享用這27顆柳丁,盡量吃慢一些,盡量把果汁吸乾淨;畢竟,1080元換27顆柳丁的壯舉並不容易見到。(2007/9/3午餐執行秘書)
【註】後來B家阿莎力,把1080退還過來,分文不收。


2007.11.17】風琴不封琴

風琴是什麼時候消失蹤影的?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時間分界點。印象中,在好幾年前,任職服務的校園內還可以聽到廣播,通知各班幫忙留意風琴各鍵的音聲,有調琴師傅來學校檢修設備一類的訊息。

「音樂課」名稱收攤之後的那幾年,當時的校長還曾鼓勵同仁們可多抽空彈彈風琴,讓孩子們多享享唱歌的樂趣。後來,或許是「包班制」前輩們陸續退休,再加上「唱遊課」正式功成身退,琴聲頓時少了很多很多。

現在的音樂課是包含於「藝術與人文」領域當中,主要倚賴音樂專任教師指導。一般非「包班制」試煉出來的同仁,啟用風琴的機會變得更小,音樂老師也逐漸改用數位樂器來取代風琴。以任職服務的此校來說,在班班仰賴風琴的時期,全校的風琴數量是夠用的,反覆搬借的情形並不嚴重。

9月份一些颱風蒞臨之前,校內為設建韻律舞蹈室,遂開始清理忠孝樓地下室的公物,才發現許多風琴被退到此處集中貯藏。好巧不巧,一陣風雨之後,曝露室外的風琴顯得更加頹圮,完全不堪再利用。9/28當天,隨著韻律舞蹈室逐漸完工,風琴們一一被送上卡車,正式離開大家。

其實,校園當中還是有留存一些風琴,例如校長室旁的R204教室,照片看來還滿有精神的。風琴還會不會多留幾臺在校內,主要還是在於教室管理者(級任導師)的看法。雖然教室公物不斷擴充,但個人認為,如果教室空間不是那麼擁擠的話,反倒非常希望風琴盡量留在教室內,至少它當講桌來說,高度不高,不像制式講桌的高度容易疏遠跟學生們的心靈距離,再者,如果學生們都遵從班規不任意搗毀的話,讓學生隨意彈彈應該還是件不錯的利用。


2012.10.24】再一個十年

師專學生時代的某日清晨,班長急催吾等室友起床,嚷著要大夥兒趕緊去維持我們班的「傳統」(原指年年參加籃賽不缺席)。眾人睡眼惺忪之際,冷不防迸出一句:「傳統什麼傳統啊?」面對突如其來的疑問,班長愣了一會兒,接著竟誠實自若的回答:「傳統就是我們『一戰未勝』的傳統吧?」語畢,靦腆笑聲完全驅散睡意,至今憶起仍十分莞爾。

入行多年,我曾試著想想信義國小的「傳統」會是什麼。是新進同仁們拜謁土地公之後,轉而宴請大家的炒米粉嗎?亦或本校教職員的子女應屆畢業時,一杯杯涼透你我腑臟的綿綿冰嗎?我覺得:它們都不是正確答案。

追憶結業分發前,事先在幾個學校週遭打量、僅憑外貌做勘查,對「信義」的初見印象,是暑期趕工的操場工程。綜觀校舍簡單有序、四旁民宅樸實、交通便利少吵雜等條件後,遂將志願籤落諸「信義」,再無二心。初任教職的頭幾年,「信義」的成長仍未停歇,當中包含操場鋪設PU跑道一事。該工程驗收之後,孩童們總愛湧向跑道,指頭不斷撥弄跑道的顆粒、或坐或臥的模樣,著實天真可愛。學生們大字躺在跑道上,笑靨迎向藍天的景象,是我在「信義」尋獲的第一樣寶物。直至今日,偶爾望見中廊横梁揭示的十二個紅字,內心總不免喚著:「信義」還有很多寶物等著我們去開創、待著我們去守護。

再度握起《信義20校誌》,快速地瀏覽「信義」的歷年工程及師生佳績,伴隨著啪啦啪啦的紙落聲,十年歲月,也在指間悄然遠走。細思「信義」大家族之今昔,成就校務的貴人多不勝數,與及教職員工勠力同心、克盡厥責,驅動「信義」踏實前行。世事多變難料,或許校務偶遇風浪,咸信「信義的傳統」仍會引領我們步向康莊大道,繼續散發光芒。時值「信義」而立三十,忝文增錦,期望各界賢達繼續支持「信義」。誠盼同仁堅持不懈,共築共榮「信義的傳統」。

在下一個十年,「信義」仍是展翼高飛。


2017.1.7】期末收成

回任導師工作之後,轉眼已4個多月,不久將是學期末的結業日。按原先的計畫,在學期告一段落之前,需將學生的個人作品全數歸還,如:藝文畫作、各領域的學習單、作文簿本...等,期勉學生能確實將個人作品帶回家,交予家長檢視以決定後續的處置。平日的午餐供應商常用塑膠袋來包裝餐具(避免髒汙),袋子累積久了就數量可觀,此時拿來裝學生的作品總算派上用場而不致浪費。

趕在全校大掃除日期之前,是真的很希望學生能重視自己這段期間的成果,而不是盲從氛圍將它們當垃圾扔棄或資源回收。這種觀念的培養及行動指導,個人認為是導師應盡的「前端」工作,希望在固陋的「有用」與「無用」分類之間,能點點滴滴內化家長與學生對於「升學考試分數」之外的觀感。

會有這樣的感觸,除了長年的工作觀察之外,主要起因是一位家長的失望神情。在導師工作經歷中,曾經遇上同仁的子女在班上就讀,該名學生的專長為美勞與作文等。第一個學期結束時,個人疏失將學生的作文簿都予以清出,家長在寒假過後才得知「苦等未得」的原因。自此,個人深深惕勵:不論學生的成果高低或家長如何看待這些作品,「完璧歸趙」實是教師應盡之責。此外,教師如果要抱怨家長與學生只重視「考試分數」時,可能需要先審視我們是否已經妥善做到「前端」的引領工作。

在這個學期初,學生繳來一堆暑假作業,忙到10月份才有空做檢視及處理。各班(原來的二年級)作業量大致相同,只有閱讀心得寫作篇數略異,在零星的學習單及檢核表之外,明顯的「暑假作業」是一本以國語、數學為主的習題簿。因為作業簿事先有附加解答,所以我的評閱目標是檢視學生習寫的勤惰態度,例如字跡是否潦草、空白未寫的習題是否偏多,以及作答是否草率等。學生個別的缺失頁數,以紅筆標示並黏貼便條紙,發還之後促其改正。對於學生的勤奮程度,予以不同的獎品來激勵,而全班的整體表現,導師則提出看法及指導未來改進的方式。

無獨有偶,上級長官也開始關注這類的問題了。雖說帳面上看來是2016年12月之後才得悉的消息,但古語「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」在前,猜測這不像是一朝一夕的靈感所致;現今民智大開、網絡力量無遠弗屆,也可能是外部帶進的鞭策與期勉吧?無論起因為何,個人認為教育同業不需過於戒慎疑懼,但「善盡己職」確為坦蕩大途,若仍想以業內優勢來蒙蔽民眾的知權,終究不是長遠之道。待得大眾一一戳破不實、輿論不能見容,與社會改革步伐漸行漸遠,就可惜我輩有幸擔任教職的福份了。


2017.9.22】批閱暑假作業

8/30開學之後,學生們陸續將暑假作業繳來,忙了好幾週,總算挪出時間來檢閱作業內容。害怕時間耽擱一久,可能會誤入「期末時候不小心把作業簿回收清理」歧途,在定下心情之後開始批閱行動。

9/18放學前有個校內會議要出席,所以利用下午沒課務的時候(教室內沒有學生),集中精神、紅筆火力全開。會議結束之後,回教室繼續紙上搏鬥,本以為可以速戰速決,奈何體力漸感不支;夕陽灑來一桌餘暉,眼睛開始昏花,只好先行收兵,擇日再戰。

9/22係半天課程,學生放學之後,獨自留在教室用餐及午休。精神恢復之後,繼續未完的戰役,慶幸在當日完成所有的批閱工作;算了一算,前前後後總共花了5小時左右,還不包括「假期檢核表」、「閱讀心得寫作」、「祖孫週-學習單」等項目。傍晚時分,帶著酸澀的雙目下班,在路上遇到同校前輩,聽聞我的「行動」之後,他想了一想,接著答我「想不開」三個字。他說的沒錯,原本也打算沿用「共同訂正」的方式來處理這一大疊作業,但凡事情總有「第一次」的起始,實際執行之後也獲取難忘的經驗,覺得不妨樂觀看待。

10/7~10/10連續四天假期的功課,打算讓學生專心訂正這一本作業,聯絡簿也通知家長參閱導師的建議事項,鼓勵學生下一次的作業表現更加進步。待假期結束之後再次收回作業,檢視訂正工作的狀況,依據學生整體過程的勤惰表現,要做不同程度的獎勵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